在广州历史街区北京路——岭南文化骑楼代表「歌莉娅225」,作为传统与当代交融、持续创新的艺术时尚展览空间。3月29日围绕「爱与共生」SYMBIOSIS纤维艺术创作展,以纤维艺术的实践与探索为话题。歌莉娅特邀策展人bEn李伟斌与广州美术学院染织系副主任何文才、副教授吴越齐、青年教师谭芷雯以及新生代艺术代表在读研究生夏昕、沈泳怡、刘晓琳、叶锦察,在歌莉娅225展开一场有关纤维艺术传统当代交融和持续新生的艺术圆桌对话。
新旧碰撞:传统与当代的交融
岭南“老”骑楼遇见艺术“新”生代,纤维传统艺术与现代创作概念在歌莉娅225艺术空间中相融相生。策展人bEn李伟斌作为本次艺术圆桌主持人,就艺术文化、非遗传承与当代价值的探索,提出话题。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用作品和观点,为来宾们打开了一扇探索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思考之门。
“纤维是很‘古老’的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它始终存在,从最开始结绳记事,到宗教的文化、再到社会生活……人们擅长用纤维、编织创作来参与生活的记录,它源于生活与自然,它是传统的、但更是当代的。” 何文才老师向我们介绍到。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温暖、柔软且充满女性力量的艺术形式,展现的是:时间、人、纤维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需求的推动下,广美师生运用各种新材质、新技术与纤维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相结合,着力探讨纤维艺术的最大的艺术可塑性,此次展览不失为一次探索道路上的回顾。我们看到,当代纤维艺术呈现出年轻和创新的特质,而在未来将更为开放和多元。
艺术与生活:纤维与情感的温暖交织
艺术和用家之间,有距离的吗?艺术如何回归到生活之中?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常常被置于“高高在上”的疏离感,似乎与日常生活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但实际上,艺术的本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艺术不是埋头做个人创作,它需要和社会、生活对话,情感的共鸣才能让艺术完整。”夏昕同学以“拥抱”为主题,在南京为38颗梧桐树“做衣服”,用温暖、柔软的纤维探索着自然、情感、都市生命力的答案;刘晓琳同学用3个纤维装置来共情女生每月生理期“三十分之七天里的痛感”……在「爱与共生」的展览上,有非常多值得细读的作品,材质的包容性与可变性,让我们在观展之中赏阅到生命的多样性与艺术的和谐共生,这些柔美、纤细、被动的小小细节在歌莉娅225这栋岭南老骑楼中,积蓄与启发更多的精神力量。
可持续艺术的探索:自然与文明的结合
“我们在做纤维艺术就是在和自然、社会、人做探讨,纤维与艺术带给我们的疗愈,就跟走进自然中感受到的疗愈是一样的。我们始终在自然与文明的交汇点上寻找爱与共生的关系,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生态与环境的尊重和关注。” 吴越齐老师分享到。
在可持续的自然艺术实践中,何文才老师用废弃料持续创作了「燎原」系列作品,让我们看到即便是被遗忘的弃物,也能在艺术家手中焕发新生,成为传递人们对自然和环境关爱的载体。
纤维艺术的手工特性与材料特性传达出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与关爱。通过纤维艺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力量,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如歌莉娅品牌所倡导的时尚观“自然+文明=时尚”,歌莉娅225「爱与共生」展览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温暖与爱。
「爱与共生」SYMBIOSIS纤维艺术创作展
展览地点:广州市北京路225号-歌莉娅艺术概念空间「歌莉娅225」
开展时间:2024年4月25日前免费向公众开放
打卡礼品:免费领取GOELIA歌莉娅周边礼品(送完即止)